欢迎访问《无锡职院》校报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173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台与诗人的后顾与前瞻

作者:承剑芬查看:42

  筑于高处的形形色色的 台,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 世事的视角,也让多愁善感的 迁客骚人产生独特的时空感 受,去国怀乡之叹,吊古伤时 之慨一起涌上心头,发而为诗 便成了一首首意旨深远的佳 作:从历史纵深看,或发思古 之幽情,或叹怀才而不遇;在 空间跨度上,或怨长安路远, 或愁无处望乡;在对人生感悟 上,或感叹忧君报国志难酬, 或高唱超然物外心释然。总 之,在 “台”这一作为旅人暂 息地的建筑物中,人们的目光 总是向着前方,不管是江湖还 是庙堂。
  也许在众多的登台诗中, 不能不提到陈子昂的 《登幽州 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 。短短四句,深 刻地表现出一位具有政治见识 和政治才能的文人在政治抱负 不能实现,反而屡遭打击时的 那种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 绪。前代的贤君已不可复见, 后来的明主也来不及等到,在 叹息自己生不逢时的无奈时, 登台远眺,见到的是茫茫宇宙, 地久天长,孤寂之感不禁油然 而生,顷刻间悲从中来,怆然泪 下。慷慨悲凉的基调贯穿全诗,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 绵长,第三句登台望远,写出空 间的辽阔,在这广阔无垠的时 空背景中,诗人在第四句表现 出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心情 就更为深切动人,吟咏此诗,在 我们面前会出现一幅北方苍茫 广阔的原野图,图中站立着一 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因而 怆然落泪的诗人形象。
  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怀之 作,李白和储光羲心中的历史 和现实的沉重感是通过思古观 今而表现出来的, “凤凰台上 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 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丘”,戏马台前 “宋公杖钺诛 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的豪 壮与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 歌吹动浮云”的盛大热闹的场 面已不复再见。眼前只有 “三 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 洲”;只有“沧海沉沉晨雾开,彭 城烈烈秋风来”。自然之景象壮 观,正是“天地之悠悠”的形象 演绎,此时此刻,心怀无尽历史 与壮阔宇宙的诗人,联想到不 遇明君的自己,怎能不愁从中 来,或言“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安不见使人愁”,或曰“少年自 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设身处地体味这种心情,自然 是十分沉痛的。
  宦游于外,春风得意之 时,往往是四海为家,倒是仕 途穷极之日,思乡之情愈烈, 登上高台,便有倦鸟思归之 情。谢眺临高台,见到的孤鸟 飞还,感到 “四面动清风”, 不免发问 “谁知倦游者,嗟此 故乡忆。”而范成大登临望乡 台,便劝 “立马行人莫疾驱”, 因为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 高处望东吴”,那东吴正是故 土所在啊!
  不管是思君还是怀乡,未 免都有常戚戚之嫌,还是东坡 居士在高密城上修葺的超然 台,登临其上,让人叹 “天下 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 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返, 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 于是希望能达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境界, “诚达观之无不 可兮,又可有于忧患?”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54次访问,全刊已有1703842次访问